社论:进博会是中国向世界开放的名片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作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后我国举办的首个重大经济外交活动,本届进博会备受国际关注,吸引了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同期举办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贸易谈判和投资促进等配套活动也搭建起“惠及世界”的沟通桥梁,让开放合作协议不断提供和深化。路透社报道称,进博会由习近平主席倡议,于2018年首次举办,旨在传递中国自由贸易理念。不少展商提到,中国发展的确定性和开放性是他们相信中国的理由并投资中国。 “十五五”规划提出从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共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四个方面作出系统安排,勾勒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蓝图。同时,中国经济基础扎实、优势多、稳定性强、潜力大。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未来五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已经确立。这一切都为国内外企业今后携手共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观察人士表示,进博会为大量企业提供了可预测的订单和可持续的市场空间,而中国大市场的规模、创新性、确定性是难以获得的。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巨大的机遇。在全球跨境投资疲软、贸易增长放缓之际,中国不断将国内循环潜力转化为国际公共需求。连续16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未来10年中等收入群体将突破8亿。中国大市场已从传统意义上的“商品消费市场”升级为全球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射场、落地试验场、落地应用”。由此可见“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的深刻内涵。
从全球范围来看,博览会并不少见,但以“进口”为主题、持续发放制度红利的进博会迄今为止却是独一无二的。进博会的这一“创新”尤其令人兴奋,其对于推动进博会建设的重要意义维护公平公正、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国际经济秩序更加深入。创新推出“跨境电商首选平台”,帮助全球企业精准对接中国市场; 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亮相,其中近一半为全球首发;在欢迎连续七年展区排名第一的美国企业加大订单的同时,还首次专门设立了至少发达国家的产品专区,鼓励相关国家和53个非洲国家的企业更好地分享中国巨大市场的机遇。这些创新举措展现了进博会与时俱进的热情,也体现了中国“义利互惠、义利双收”的价值观。在进博会上,人们看到开放合作是解决世界发展的“金钥匙”选择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进博会开幕前一天,第138届广交会结束;本周,中国宣布扩大对法国等国家的免签政策,并对瑞典免签。在世界的东方,展会不断举办,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断扩大,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不断缩小……中国的制度性开放正在越开越大,为世界提供更多共谋发展的机会。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长期主义”实践日益成为世界认可、信任、参与、共赢的“金字招牌”。这证明中国的理念和做法符合世界各国企业的实际需要,更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中国经济是海,世界经济也是海。世界的海洋和海洋都是相连的。如今,在上个世纪的变迁加速之际,任何一个大国都无法独自走出一条“闭门造车”的道路。只要各国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对话而不是对抗,坚持开放而不是封闭,坚持共赢而不是零和,就一定能找到彼此成就的最大公约数。依托进博会带来的机遇,来自世界各地的多种产品出现在中国消费者的购物清单上。中国的科技成果也激发了全球工业革命,为各国发展注入新动能。这就是进博会的重要性。这是中国向世界开放的名片,也是中国对世界的长期承诺。
上一篇:习近平同斐济总统拉拉巴拉乌互致贺电庆祝中斐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