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吸引力下降,内外压力加大,资金大量转移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青木环球时报记者李迅典】编者按:能源成本、外部竞争和美国关税政策正在加剧德国的产业漂移。德国媒体近日透露,近五年来,德国企业每年平均对外投资超过2000亿欧元。与此同时,德国在创新机制方面也落后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巴斯夫等德国巨头加速布局亚太市场的消息似乎印证了德国“欧洲制造中心”的地位陷入危机。有专家对记者表示,德国能否扭转困境不仅取决于内部改革力度,还取决于复杂的地缘政治变量。 “整个行业看不到未来”管理公司西蒙顾和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突显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德国70%的能源投入紧张的公司正在将投资转移到海外。德国《商报》25日报道援引专家警告称,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可能导致德国工业附加值大幅下降。报道称,接受调查的约240家德国企业来自化工、钢铁、玻璃和水泥等“德国制造”行业的代表。 31% 的受访公司表示,他们正在积极将生产转移或扩大到欧洲以外的地区; 42%的受访者表示“更愿意在德国以外的欧洲国家投资”或推迟在德国实施投资项目。
行业观察家证实了前景黯淡。德国工业园区运营商Infraleuna董事总经理Christoph Günter表示,由于需求不足,他熟悉的很多企业多年来都没有完全激活产能。他很遗憾“整个行业看不到未来。”为能源密集型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 Ritter Gent 律师事务所的律师 Yvonne Hanke 证实了这一趋势。他指出,越来越多的德国能源密集型企业正在将投资转移到中国、印度或美国等国家。这一趋势对德国“欧洲工业中心”的地位构成了严重威胁。法国巴黎银行今年二季度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德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正面临挑战。短期来看,特朗普政府对美国加征关税将给出口带来压力,加剧经济不确定性。报告显示,2021年底至2024年底,德国GDP将出现倾斜,主要原因是制造业出口下降。 2022年至2024年,德国出口将下降4.2%,反映出德国工业产品因成本上升和亚洲企业崛起而竞争力下降。许多行业的竞争者。这种情况在德国企业的财报中也可见一斑。据8月6日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净化学拜耳化学今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6倍,达到1.99亿欧元。北京语言大学国家与地区研究所副研究员董一凡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短期内,这一趋势将对德国政府当前的增长产生影响。基础设施投资、产业补贴等政策作为对冲刺激计划的效果可能减弱;从长远来看,作为制造业大国,德国的主要经济竞争力、就业稳定性和社会问题的预防都将面临所有挑战。德国企业面临“双重挤压”。 《商报》采访了德国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几位代表后报道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如下。首先,能源成本高。欧盟的气候政策导致碳排放证书价格上涨,企业每吨碳排放需要缴纳的费用成为沉重的负担。尽管部分证书仍免费发放,但企业对未来补贴减少感到不安,压力加大。特种化学品公司赢创(Evonik)的负责人克里斯蒂安·库尔曼(Christian Kullmann)公开呼吁取消欧洲的二氧化碳排放费,以减轻企业的压力。其次,政策不确定性削弱了企业信心。 2025年初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后,企业对新州长实施“秋季改革”的诸多期待逐渐消退。德国联邦中小企业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约80%的受访企业对新政府能否改善现状持悲观态度。营商环境。德国政府迄今为止宣布的一些援助措施对于企业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例如,德国政府计划在2026年为企业补贴65亿欧元的电网成本。化学工业园区Günter承认,对电力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将是微乎其微的。他的公司所在的洛伊纳化工园区,补贴金额为448万欧元,仅相当于化工园区电力成本的2%至3%。第三,美国总统的关税从多个方面对德国的能源密集型产业造成压力。欧洲钢铁制造商安赛乐米塔尔告诉商报,该公司面临着“来自欧盟以外的不公平进口产品的持续涌入”。德国特种玻璃制造商肖特积极调整投资策略。该公司确认,过去两年的投资决策“更有利于寻找生产能力”未来,肖特将继续推行更好服务当地市场的模式。西蒙顾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Jan Hamer表示:“许多能源密集型企业现在正在做出选址决策。”第四,经济疲软导致需求下降。目前,德国经济未能复苏:德国央行预测,2025年第三季度经济将陷入停滞,导致许多企业继续 看需求预期,控制生产规模。德国部分化工企业工厂产能利用率仅为71%。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德国化工企业只有在产能利用率达到82%左右时才能盈利。董一凡表示,德国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趋势,不仅是上世纪日本、欧洲、美国等国际产业移民背景下的必然结果,这也表明德国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全球化浪潮中的特色;这也反映出德国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正在受到当地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条件的挤压。德国当地基础设施老化,再加上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后能源成本的增加以及激进的能源转型的影响,这些企业已经能够在核算成本和收益后,将搬迁视为现实的选择。每年流量超过2000亿欧元。对于调查结果,德国另类投资联席主席韦德尔评论称,德国正在显着失去工业投资的吸引力。这意味着大量德国工厂关闭,数十万就业岗位流失。受影响的城市将面临贸易税收进一步下降。斯图加特的部分产业集群可能像美国的底特律一样面临被抛弃的危险。这《德国之声》网站称,工业界的德国制造业如今在高能源价格、激烈的国外竞争以及美国对欧盟产品征收新关税的影响下举步维艰。德国《焦点》周刊认为,德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将资金转移到海外,过去几十年总计达34.52亿欧元。 2024年,外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总额将达到232亿欧元。过去五年,平均每年有超过2000亿欧元流入德国。如果这些资金投入到德国工厂现代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创业支持等方面,德国就能创造“经济奇迹”。报道还称,与中国等国家相比,德国的创新机制显得“极其缓慢”——任何在德国建厂的计划从规划到建设通常需要5到7年的时间。今天,智拥有高铁、5G网络、智慧港口、先进机场和一大批领先的科研机构。中国每年投入数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由此,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而且正在崛起为“世界创新中心”。这一切都表明一个国家如果对未来进行大量投资,能够取得什么成就。 《商报》认为,作为发达工业国,德国现在必须努力保持其他地区、特别是亚洲的增长步伐。报道援引德国化学巴斯夫发言人的话称:“到2030年,亚太地区将占据全球化工市场约70%的份额。”巴斯夫目前正在中国广东省湛江市建设新的综合生产基地,并声称“未来希望在能看到持续市场增长的地方投产”。 《焦点》周刊表示,在这样的比较之下n,不仅对德国企业的投资损失惨重,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也大量离开德国。因此,德国应尽快恢复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的地位。法国巴黎银行的报告认为,美国对欧盟的新关税政策可能会加剧德国现有的压力。数据显示,美国是德国的主要市场,2024年卡布德国10%以上的出口资金将流向美国。德国央行行长预计,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导致2027年德国GDP下降1.5个百分点。董一帆对环球时代记者表示,未来德国本土企业投资流入趋势仍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地缘政治和内部规则是关键变量。
上一篇:加拿大总理:准备继续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